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
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
按照中国法律,一般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,就是说,从借款人逾期不还钱的那一天起,债权人要在三年内把官司打完,超过这个时间,债权人再去起诉,借款人就可以主张诉讼时效已经过了,要求法院不予支持,不过,这种情况也有例外,要是债权人在这三年里,时不时地找借款人麻烦,比如说发短信、打电话催款,直接上门要债,这样就能中断诉讼时效,从最后一次催款开始重新计算三年。
再来说说啥叫“诉讼时效”,诉讼时效,就是法律规定的一个时间段,债权人通过法律手段要债的权力,在这个时间段内是有效的,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段,债权人就没法通过法院要求债务人还款了,不过,这里头有个东西叫“诉讼时效的中断”,前面也提到了,债权人每隔一段时间搞点动作,比如催款,那这个时间就开始重新计算。
但是呢,也不是所有的借款纠纷都是三年,有些特殊的借款,比如涉及到银行存款、国库券这类,诉讼时效是五年,还有,借款人故意躲着债权人,让债权人找不到他,这个三年时间也延长。
强调一下,诉讼时效这个事情,对于债权人来说非常重要,一旦发现借款人逾期不还,最好尽快采取行动,打官司、发律师函啥的,别让时间过了,否则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。